跳到主要內容

高一第一學期

表 1   臺灣史

 

 

單元

主題

重點

說明

一、早期臺灣

()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

1.考古發掘與文獻記載

 

 

2.臺灣的原住民

1-1 說明臺灣的地理環境和考古發掘所呈現的史前文化。

1-2 探討臺、澎早期歷史的文獻記錄。

2-1 介紹南島語族的概況:利用文字記錄、人類學與歷史學的研究成果,簡介原住民社會與文化及其對漢人的影響。

()國際競逐時期

1.大航海時代

 

 

 

 

 

2.荷西治臺

1-1 說明大航海時代臺灣地理位置的特色,16世紀中葉以後東亞情勢的變化,漢人、日本人與臺灣原住民的接觸,進而敘述荷、西及鄭芝龍時期臺灣與世界體系的互動。

2-1 介紹荷、西統治下的措施及當時族群間的互動,如濱田彌兵衛事件、麻荳事件、郭懷一事件、新港文書。

()鄭氏統治時期

1.漢人政權的各項措施

 

 

 

2.涉外關係

1-1 說明鄭成功從事反清復明運動及攻取臺灣的經過,進而敘述鄭氏三代奉明永曆為正朔,其統治下的政經、社會及文化建設。

2-1 說明鄭氏的對外關係,如與荷、英所訂條約的內容,並述及其與清朝的談判。

二、清朝統治時期

()開港以前政治經濟的發展

1.治臺政策與相關措施

 

 

 

2.農商業的發展

1-1 說明開港以前的清代治臺政策,如班兵制度、番界畫定、移民措施。

1-2 說明統治機構和行政區劃的調整及原住民社會的變遷。

2-1 敘述移民、土地開墾、水利建設、主要作物。

2-2 分別說明對大陸貿易與島內城鄉交易,並述及手工業的狀況。

()開港以前社會文化的發展

1.族群關係

 

 

 

 

 

2.社會流動

 

 

 

3.文化發展

1-1 說明原住民、閩、客間的互動及性別與人口問題。

1-2 敘述不同人群透過通婚、合夥、聯庄而共同發展;但亦有抗清事件、漢原衝突、分類械鬥、幫會與盜匪等問題。

2-1 說明科舉優惠政策、廻避本籍任官制度、捐納、軍功與事業經營等,對臺灣住民政治參與和社會流動的影響。

3-1 說明開港以前的文化發展。

()開港以後的變遷

1.外力的衝擊與清

朝的因應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.社經與文化

1-1 說明外國人對臺灣通商、傳教與戰略位置的興趣,19世紀中葉以後臺灣所受到的外力衝擊,如鴉片戰爭、開港通商、羅妹號事件、牡丹社事件、中法戰爭等。

1-2 說明面對外力挑戰而由政府主導的開山「撫番」、建省,加強防衛等措施。

2-1 比較開港前後社會、經濟的差異及生態環境的改變。

2-2 說明開港以後的文化變遷。

三、日本統治時期

()殖民統治前期政治經濟發展

1.統治政策與臺民反應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.具有殖民性質的經濟發展

1-1 說明乙未之役及其後日本人採用軍警壓制手段、實行六三法、籠絡紳商以穩固其統治的措施,並述及殖民當局的「理蕃政策」。

1-2 敘述因日本殖民統治所引起的武裝抗日事件,如後壁林之役、噍吧哖事件、霧社事件等,並進一步說明日本的鎮壓措施與警察制度的發展。

1-3 說明由武官總督到文官總督統治的變化,包括三一法、法三號,並提及治安警察法的頒行。

2-1 說明日本殖民政府為方便統治並擴大殖民地的價值,而致力於「工業日本,農業臺灣」的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。基礎建設包括土地、舊慣、人口等三大調查,以及交通、水利、電氣、金融、新式教育等的推展;經濟發展則討論農業改良、新式糖廠的設立、林產與特產的開發;並討論臺日間商業往來。

()戰爭時期的臺灣

1.皇民化政策與臺人的因應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.太平洋戰爭與戰時體制

1-1 敘述1936年以後的皇民化、工業化與南進基地化三大政策。

1-2 說明武官總督統治的恢復和日本帝國「大東亞共榮圈」的構想,並提及臺灣人民對改姓氏、「國語」家庭等皇民化政策的反應與臺人在臺或赴中國大陸的抗日運動。

2-1 說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臺灣人民被捲入戰爭的種種面相,包括軍事動員、物資統制、社會動員、慰安婦等,以及戰爭後期盟軍轟炸臺灣的狀況。

()殖民統治下的社會文化變遷

1.社會變遷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1-1 說明1920年代以後,新型態本土知識菁英的形成及其對社會的影響,如領導殖民地反抗運動和鼓吹各種新思潮等;並述及臺日差別待遇、社會階層、語言政策、宗教習俗、婦女地位之改變等。

 

2.文化發展

2-1 說明傳統詩社文學與藝術的存續。

2-2 敘述臺灣開始接受近代文學與藝術,討論文學家、藝術家及其作品,介紹新產生的創作歌謠、電影、話劇、舞蹈;簡述《臺灣青年》的創刊、演變及連橫《臺灣通史》等的意義。

四、中華民國時期:當代臺灣

()從戒嚴到解嚴

1.接收臺灣與遷臺

 

 

2.民主政治的道路

 

 

 

3.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演變

1-1 說明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、中央政府遷臺及臺灣國際地位確立的過程。

2-1 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臺灣的政治變遷,如二二八事件、長期戒嚴、白色恐怖、美麗島事件與民主發展。

3-1 簡述中華民國政府從代表中國到外交孤立的歷程,之後發展實質外交的努力;並述及為捍衛釣魚臺主權而引發的保釣運動。

3-2 說明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的演變及具有影響性的重大事件。

()經濟發展與挑戰

1.經濟成長

 

 

 

2.社會與環保問題

1-1 說明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幾個階段,並敘述政府政策、民間成就與國際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。

2-1 討論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與環保等問題。

()社會變遷

1.社會型態的改變

 

 

2.解嚴前後生活的變化

1-1 討論臺灣在人口、性別、族群、家庭結構等方面,歷經工業化、都市化與國際化後的變遷。

2-1 說明解嚴前後思想言論、語言與日常生活的變化。

()文化發展

1.教育發展

2.多元文化的發展

1-1 說明各級、各類教育的發展。

2-1 說明臺灣文化的多元發展及其與世界文化的交流。

說明:授課1學期,共計16週,各單元授課週數建議配置如下:

1.第一單元「早期臺灣」:4

2.第二單元「清朝統治時期」:4

3.第三單元「日本統治時期」:4

4.第四單元「中華民國時期:當代臺灣」:4

 

 

 

教師姓名

112學年度第2學期任教班級

分機

李紹芬

歷史科召集人,高一103,106,109,114,117,高二自然班群205,208,211。 340

夏繪閔

110導師,高一105,108,110,116,高一自主學習, 課程諮詢教師。

342

高仲恆

高二社會班群201,202,203,204,高二自然班群206,207,209,210,212。

342

陳詩雯

註冊組長,校訂必修研究方法與專題109,110。

222

張育甄

高三社會班群301~306。

340

廖品誼

119導師,高一101,112,119 ,彈性學習、高二自主學習、校訂必修閱讀理解與表達112,115。

342

陳裕文

高一102,104,107,111,113,115,118, 220體育班,多元選修

340


 

跳至網頁頂部